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inyut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inyut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inyut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jinyuta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第1款无坐力炮纵横雪域高原:山寨美国M18型的52式57毫米_华体会体育-华体会最新-华体会hth老版本
第1款无坐力炮纵横雪域高原:山寨美国M18型的52式57毫米
来源:华体会体育

发布时间:2024-10-10 21:13:13

  今天的主角是,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这是历史上第一款无坐力炮,是山寨美国二战制式M18无坐力炮的产物。52式是很实用的武器,在服役了10多年,参加了两次高原地区的战役。听萨沙说一说吧。

  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连续打赢了前三次战役,但问题也是多多。对于基层官兵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攻坚火力不足。

  据志愿军统计,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期间,炮兵实际参战5个营(非迫击炮),发射炮弹505发;第二次战役期间,炮兵实际参战48门,发射炮弹549发。

  在第二次战役最后,从长津湖撤退到兴南港的美军开始登船撤离。志愿军向兴南港发动进攻,遭遇美军各种火炮的猛烈炮击。其中美军第90特混舰队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8万发火箭弹,志愿军步兵根本就无法靠近港口。

  巴祖卡火箭筒的数量很少,主力营往往只有一两具。而且巴祖卡火箭筒是用来反坦克的,射程只有不到100米,聚能破甲弹对付美韩军工事效果不好。

  当时奇缺摧毁敌人工事的火炮,只能用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组成攻击小组硬上。

  这种打法的缺点是,攻击小组的伤亡巨大,攻击效率低下,想要突破美军步兵火网谈何容易!

  对此,志愿军将领曾感慨:现代战争中兵力优势是没什么用的,只有火力优势才能消灭敌人。我们成功的歼灭战都有一个共同点,至少局部火力是强于美韩军的。如果局部火力没有优势,压制不住敌人的炮火,兵力再多也是无用。

  无坐力炮是一门轻型火炮,同普通火炮一样发射炮弹,只是采取了特殊的设计将火炮的后坐力尽量消除罢了。

  因为是火炮,无坐力炮的重量和长度大大低于常规火炮,仍然是非常沉重的,初期的型号至少超过40公斤。

  火箭筒则完全不同,它并不是火炮,而是一个火箭发射器。火箭筒发射的是火箭,而不是炮弹,火箭筒也不是炮管,而是一根薄钢管,只是用于为火箭弹提供方位角度罢了。

  相比火箭筒的一二百米的射程,需要靠近敌人工事发射。无坐力炮则普遍能够达到三百米以上射程,甚至更远,射手相对安全;

  无坐力炮不仅能对付坦克,还可以发射高爆榴弹,有效摧毁比较坚固的碉堡工事,甚至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功能更全面;

  无坐力炮是一门炮,炮弹出膛时速度很快,炮击精度比火箭弹要高得多。相反,火箭弹则是一枚火箭,飞行速度较慢,容易受到复杂天气尤其是大风影响,导致出现1米以上的偏差。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主要缴获了两种美制无坐力炮,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和M20型75毫米无坐力炮。

  其中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重达42公斤,战斗时能不用三脚架采用肩扛模式发射,重量为20公斤。

  它的射速很快,达到每分钟12发,可以发射榴弹、破甲弹,炮弹重2.5公斤左右。

  M18型是美军二战制式武器,可惜诞生的迟了一些,到1945年初才大量装备部队。

  由于性能很优秀,美军第一批就下了2000门的订单,还购买了80万发炮弹。

  M18型最初主要装备伞兵和海军陆战队这些缺乏大型火炮的部队,开始的反响一般。

  如美军第17伞兵师认为M18型太笨重,破甲能力又不高,难以对付德国的主力坦克。

  此时美军伞兵部队已经不需要空降,其实就是一支精锐步兵部队,并不缺乏重武器,M18型就不太重要了。

  作为海军陆战队,最大的问题是登陆以后缺乏火炮的支援。而步兵手中唯一的巴祖卡火箭筒,射程仅有100米,还不能摧毁敌人坚固工事。

  海军陆战队认为M18型的作用巨大,成为士兵手提轻型火炮,提供了很重要的一线直瞄炮火支援。

  虽然M18型重量偏大,实战中士兵只要咬牙还是可以克服。而M18型可以在300米外准确摧毁日军各种碉堡和其他野战工事。虽然M18型难以摧毁日军大型永久性工事,却也足够了,一炮就可以轰掉钢筋水泥工事,这是巴祖卡难以做到的。如果美军没有装备M18型,一线官兵会付出更大的伤亡。

  冲绳战役中,M18型曾在短时间内发射11发炮弹,摧毁了日军炮兵的两个坚固岩洞工事,摧毁2门火炮,杀死了十多名炮兵。

  美军对M18型的优秀性能还是肯定的,在朝鲜战争中也是作为制式装备。当时美军每个步兵连都下辖火力排,除了60迫击炮以外,就是装备3门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

  在第5次战役后期五圣山前阻击战中,志愿军第26军特务团无后坐力炮连炮手徐忠,用无坐力炮先后击毁敌坦克7辆,立特等功。

  在1951年秋季防御战役中,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2营机枪连无坐力炮12班战士郑玉田,曾用无坐力炮发射14发炮弹击毁敌坦克8辆,后来在战斗中牺牲。1953年他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

  1951年10月12日,志愿军第68军204师612团3营机炮连战士胡连,在文登公路伏击美军坦克,一天内用无坐力炮击毁敌坦克4辆,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57毫米无坐力炮击毁了60多辆坦克、装甲车。

  在一系列反坦克作战中,M18型比巴祖卡火箭筒要好用。这是因为M18型的破甲能力虽然较弱,但射程却远。志愿军使用巴祖卡火箭筒或者自研的51式火箭筒,都要在100米内发射。这么近的距离反坦克,火箭筒手是很危险的,即便击毁坦克也未必能够活下来。

  M18型则有300米射程,可以在较为安全的地方开炮,尤其可以安置在防御阵地中使用,不会过于近在咫尺。

  这种2.5公斤的炮弹,一炮就可以摧毁敌人钢筋水泥的碉堡,干掉土木结构野战碉堡更是不在话下。而且火炮的炮击精度非常高,只要进入300米有效射程,优秀炮手能做到一炮一个。

  尤其是M18型分解后的炮身和脚架都有20公斤重量,还是能由强壮士兵背负冲锋,步兵能去的地方,M18型都可以去。一线哪里需要直瞄炮火掩护,M18型就能马上开火。

  在1946年,国民政府对M18型和M20型两种无坐力炮进行仿造。到1949年,国民政府成功制造了95门M18型无坐力炮,M20型则得到了美方的资料和图纸。

  国民政府受制于不能自产炮管和炮闩的合金钢,M18型无坐力炮的质量不高,而且需要从美国进口钢材。

  国民政府败退到台湾以后,制造无坐力炮的重庆50号兵工厂被接管,改名为望江兵工厂。

  此时望江兵工厂已能成功仿造M18型,只是缺少进口钢材。随后该厂从苏联进口合金钢以后,就推出了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是山寨版的M18型。

  相比M18型,52式有一些改进,主要是当年国民政府考虑到中国国情的实用化改进。

  52式的重量减少到29公斤,不再是42公斤。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军队缺乏运载工具,无坐力炮主要是依靠士兵背负和骡马运输,没有采用M18型笨重的24公斤三脚架,而是采用了一个7公斤的轻质三脚架。

  52式的仿造工作还是比较迅速的,可惜无坐力炮的技术门槛很高,我国实现量产已经是1952年,朝鲜战争的大规模战役已经基本结束。52式没有在朝鲜战争中发挥大的作用,后期却大红大紫。

  相比非常笨重的M20型以及我国仿造的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使用轻便的52式更为普遍。

  中印战争中,由于是雪域高原作战,地形严重阻碍了双方大型火炮的前进。步兵在攻坚战中,非常依赖56式火箭筒(RPG-2)和52式无坐力炮。

  印军在这里驻扎多年,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有些还颇为坚固,部署着轻重机枪。56式火箭筒的威力弱,射程近,实战效果大大不如52式。

  攻坚的主力连,都配备52式无坐力炮,毕竟它的射程有300米,56式火箭筒只有100米。

  印军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碉堡,上级为8连特别增加了1个8人无坐力炮班,装备1门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携带17发炮弹。进攻开始以后,8连遭遇了印军3个大型地堡的交叉火力拦截。印军部署了多挺轻重机枪,8连的机枪难以反压制,步兵无法前进。

  万分危急时,炮班果断在30米到60米距离使用52式炮击,连续3发摧毁印军三个地堡。

  主要是这一线地形较为复杂,是崎岖山地而且有很多树木。炮兵扛着无坐力炮,利用地形掩护就可以推进到几十米距离。

  炮兵经验比较丰富,利用地形和树木掩护,可以尽量接近敌人碉堡然后炮击,以保证命中率。

  1959年3月22日,第308炮兵团在河北岸的空地上集中了两个步兵团的52式。

  然而周总理下令,不得使用重炮轰击,以免对布达拉宫造成重大损害。那么,52式就最符合标准要求。它的射程远,精度高,破坏力又不是非常大。

  52式不断对准叛乱武装分子开火的窗口炮击,炮弹准确射入屋内,将开枪顽抗者炸死炸伤,却不会严重破坏建筑物。经过长达1小时的炮击,武装分子终于不敢开火找死,最终悬挂白旗投降,共有800多人缴械。夸张的是,这800多人交出了2500多支各种枪械。如果不用52式强攻,他们还可以顽抗很长时间。

  在西藏平叛战役中,由于高原地形极度影响官兵甚至骡马负重,根本就用不了大中口径火炮。各个战役中,基本就是将52式充当直瞄大炮使用,同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作为唯一支援火力。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也认同这个观念,曾经对盘踞山地的叛乱分子空投了一批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

  无坐力炮可不是随便能够正常的使用的,需要严格的训练,叛匪得到火炮也难以有效使用。

  52式的主体问题是威力不大,口径仅有57毫米,炮弹破甲能力不够80毫米,从侧面伏击敌人坦克也难以击毁。

  在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中,主要是依靠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它的破甲能力更强,也难以摧毁T62坦克。

  更重要的是,52式毕竟只有57毫米口径,想要摧毁敌人大型钢筋混凝土永久性工事,是很困难的。

  52式之所以在中印战争中发挥出色,主要是印军修建的都是土木野战工事或者小型钢筋水泥工事,建筑还颇为水平低下。

  52式可以摧毁0.2米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在以往是足够了。而随着各国野战永久性工事的升级,墙壁厚度普遍在0.2米以上,超过了52式的摧毁能力。

  世界上很多交战地区,都能够正常的看到52式的身影,当时的苏联则是没有这款武器的。

wow.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