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曾动态捕捉美F-22战机为何此次传回土耳其震中图遭议论
来源:华体会体育

发布时间:2024-09-14 10:25:13

  中国卫星拍摄技术不行,为何传回的土耳其震中图显示黑白色,中国卫星拍摄技术至少落后美国20年。这是近几天网络上很多人讨论的话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对中国卫星拍摄技术有不一样的认知和看法。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9分,土耳其发生7.8级强地震,破坏相当严重。地震发生以后的72小时内,被称为黄金救援时期,因为超过72小时后,人的体力已经处于极度消耗的状态,很难呼吸甚至呼救。

  因此,在地震发生以后,卫星拍摄震中图片显得很关键。例如此次的土耳其地震,短时间内很难依靠单纯的人力获得灾情信息,而且在强震情况下,很多信息处于中断的状态,此时只有依靠卫星才能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以陆地卫星为例,其拍摄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公里,这对于后续开展及时救援至关重要。

  出于人道主义,我国出动了“巢湖一号”卫星对其震情最严重的卡赫拉曼马拉什省附近区域进行拍摄,并且传回图片,呈黑白图。此外,美国也使用MAXAR卫星公布了土耳其强震前、后对比图,呈彩色图。

  看到上面7张图片,很多人坐不住了,甚至一度怀疑我国卫星拍摄技术不如美国。原因很简单,后者卫星拍摄的为彩色图,直观看起来更清楚。

  “巢湖一号”卫星由天仪研究院研制,虽然2016年此公司才成立,但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商业航天公司,“巢湖一号”于2022年2月27日成功发射。而且在此之前,天仪研究院已自主研制成功多款性能优异的卫星,如潇湘一号02星TY1-02、星河号TY1-03等。

  下面就“巢湖一号”卫星和MAXAR卫星所拍摄的震中图片差异性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首先确认一点,卫星拍摄的图片黑白或者彩色和卫星拍摄技术是否先进没有一点关系。

  究其根本,“巢湖一号”卫星成像和MAXAR卫星成像采用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种技术,所以何谈对比?又何谈我们落后!

  先来看雷达成像。原理比较好理解,即使用雷达发射电磁波,而目标物体会起发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再对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即可得到雷达成像。

  严格意义上来说,“巢湖一号”卫星属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说到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就必须提我国于2016年8月10日发射的“高分三号”卫星,这是我国发射的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属于高分辨率雷达,细看世界上所有的该种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成像模式最多,达到了12种,可在多种成像模式中切换,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再来看光学成像。这种成像利用光学遥感技术,利用发射到接收激光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距离,根据激光发射角度和相关数学知识判断目标的形状。

  实事求是来说,前后两种成像方式各有好处,雷达成像不受天气的影响,可实现全天候探测,再加上电磁波的作用,使得穿透能力很强,所以有着非常强的应用场景,其实说白了,无论云层遮挡与否,雷达成像都能发挥作用。

  而光学成像恰恰相反,虽然其成像分辨率较高,拍摄的图片更清晰,但是其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假设在雨雪极端天气下,光学成像所得到的图片清晰度会远远不如雷达成像方式得到的图片。

  看到这里,笔者解释了关于“巢湖一号”卫星拍摄到的黑白图片和MAXAR卫星拍摄到的彩色照片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两种卫星拍摄技术各有所长,自然也就谈不上我国卫星拍摄技术落后于美国了。

  即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采用的就是光学成像,是严格意义上的高分辨率卫星,其全色分辨率最大值为0.72米,持续拍摄精度在1米以内。仅看数据似乎无法真实表达该卫星的性能,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此前,网上流传出疑似“吉林一号”卫星捕捉美国F-22战斗机的画面,画面中F-22战机正以高速状态航行,而且该飞行区域有明显的云层。但传统意义上拍摄能力受云层影响很大的光学成像卫星,“吉林一号”依然捕捉到了F-22战机的身影,而且很清晰。

  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有位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发生了地震,我国却没有一点影像资料可以侦查,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依稀记得,这位教授说这句话时带着哭腔,眼含泪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在卫星拍摄技术领域相对滞后,而距离汶川地震发生后仅15年的时间,我国卫星拍摄技术已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作为中国人,我是自豪的。

  笔者最后想再说几句,以此次我国传回的土耳其震中图片为例,很多人张口就来,觉得我国卫星拍摄技术落后,其实这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在做任何事,下任何结论之前不妨多理智的思考,同时多分析,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就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来说,不论是卫星拍摄,还是战斗机、轰炸机、航母等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已经不小了!

wow.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