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10-17 15:12:34
他就是钟志平,香港工业界鼎鼎有名的实业家,而他的人生故事,要比我们幻想的还要出彩。
创科实业这一个名字肯定不少人都很陌生,但对于我国住在香港的人来说,某一些程度上能算得上是他们的骄傲了。
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在2023年的时候,全球对于电动工具的需求量都不高,几乎所有这方面的企业都在收缩,但唯独创科还在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销售金额竟然还能破记录,达到惊人的137亿美元,这要折算成人民币的线亿了。
而且这还是他们连续15年增长了,毛利率能达到将近40%,这样的成就让许多同行侧目,大家都在纳闷,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他的企业可是走向全球的,不仅仅是亚洲,北美洲、欧洲、澳洲都有他们的业务,实际做到了挣老外的钱。
从营收这个层面来看的话,创科的实力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二,排在它之上的,仅仅只有美国的一家公司。
他的成就无疑是非常瞩目的,这就让人很好奇,这样大的一家企业,竟然是一个连中学都没有上完的人创办的,他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他并不是香港的本地人,而是出生在澳门,在他十六岁的那年,他为了生计被迫前往香港打工。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像这样一个一没学历,二没经验的毛头小子,能养活得了自己就相当的好了。
他第一份工作是一名仓管,每月只有260港元的薪酬可以拿,别说租房子了,堪堪解决温饱。
但是他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他想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月薪要拿到500,达成以后,就改成1000。
如果能力不够那就去学习,不管是技能还是管理,他都如饥似渴,但是对于生活他却毫不在意,不仅穿得不好,吃饭也是随便在街上对付几口。
等到了78年的时候,他慢慢的变成了一名部门经理了,月薪也拿到了1500,但他的晋升之路也到头了,因为他学历不够,再往上的职位根本就不考虑他。
但是他并没有认命,既然得不到提拔,那就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他当即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
也是在这时候,他遇到了可以合作一生的好朋友Horst,两个人相见恨晚,并且很快就建立一家经销公司。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正在腾飞,他敏锐的把握住了机会,挣到了不少的钱,但是作为一家经销公司,说白了就是中间商。
他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优势,只是趁着档口站了起来,他也深知这一点,一旦形势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很可能就会被淘汰。
于是他和伙伴商量想要转型,没想到对方也有这个想法,并且他曾经还是一名设计师,有设计产品的能力。
他们投入了2万美元,开始生产电动工具,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研发自己的产品,于是就从做代工开始。
他们找到一家美国公司合作,因他们做出来的东西质量非常好,对方很满意,于是就逐步扩大合作。
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们的产量就达到了100万,即便做到这个地步,他还是不满意。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感受到了自己和对方的差距,自己累死累活的,赚的钱还不到人家的三分之一。
对方只是把产品拉回去,贴上自己的标签,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这让他进一步感受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很快他就迎来了最大的机会。
1988年,一家日本企业来香港找合作伙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想要找代工,但是创科却把握住机会,经过多次谈判,双方达成了更深的合作。
他们创科拿出20%的股份,对方则是提供一整套技术体系,有了技术的加持,他们的公司发展更快了。
而且事实上他的眼光非常精准,到了九十年代,香港整个代工行业开始落寞,不知道有多少代工厂的老板破产。
而他们则因为及时转型,成为了最大的黑马,几乎占据了香港的整个市场,他们的企业越做越大。
仅仅两年时间,企业直接上市,到了90年,直接就成了国际集团,从99年到01年,连续三年时间他们收购了三家海外企业。
他们的足迹逐渐扩散到欧洲、北美洲还有澳洲,在企业越做越大的同时,他对于自身的提升也没有放下。
他不仅在英国取得了硕士学位,后来更是拿到了博士学位,也算是完成了小时候没能学习的遗憾。
现在的他虽然已经转到幕后,但是却人老心不老,他非常积极的回馈社会,在企业最红火的时候,他选择了退让。
按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已经老了,占着位置也没多大意思,需要把机会更有冲劲的年轻人。
事实他的确是这样做的,他并没有让儿子接班,而是选择了更有能力的外人,这样的魄力也不是谁都有的。
而且他还把自己的个人财富捐出了不少,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不断给全国的大学捐款,帮他们提高教育水平。
他这一辈子都用在了工业上,在他看来投资房地产能算得上是不务正业,只有全力发展工业才是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准。
而且他还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场足球,那他已经踢完了四分之三的时间,余下的时间就要做做其他工作。
工业是他一辈子的热爱,他自然不会放下,而教育则是国家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儿童则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他想要为工业,为国家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这样的企业家可以称为当代的模范了,他在成功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