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从电钻到机器人这件事桐乡人感触很深
来源:华体会体育

发布时间:2024-07-21 14:30:50

  1993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沿用了563年的“桐乡县”正式更名为“桐乡市”。同年5月4日,桐乡隆重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由“县”变“市”,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桐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式全方位的变革。30年来,桐乡儿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发展业绩,创造了令人称赞的“桐乡速度”,桐乡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为全面反映桐乡撤县设市30年来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推出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报道《三十而立》,全方面展现桐乡30年蝶变。

  这是一把电钻,但不是一把普通的电钻。这是一把有着30多年历史的电钻,也是30年前用于脑外科开颅手术的重要设备。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修脑外科满一年的医生范曙强回到桐乡县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全市首个开展脑外科手术的医生。

  当时的县第一人民医院只设置大外科,不分设专科,只能开展胃肠手术、胆囊手术,以及甲乳手术等最基础的普外手术,一旦涉及开颅等等级较高的手术,就需要往省级医院转。

  学成归来后的范曙强,在院长的陪同下采购了一批脑外科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材。“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买了一把手摇钻、一个线锯,第二年又去买了一把电钻(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把电钻)。”

  1991年8月26日,范曙强为一名开放性颅骨骨折病人行开颅止血减压手术,手术获得成功,这也是我市首例脑外科手术。此后,我市每年的脑外科手术量保持在30例左右。

  “那时候遇到颅内血肿或出血的患者,只能依靠临床表现大致判断病灶位置,通过钻孔检查确认,然后才能开展相应的手术治疗。”当时,每台手术几乎都要花上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加上半夜还会有各类突发手术,常常有护士在手术中因体力不支而晕倒的。

  1993年1月,县第一人民医院投资285万元添置了一台全身CT机,这也是嘉兴市县级医院中首次引入CT设备。同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文,桐乡市撤县设市,此后桐乡县第一人民医院改名为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同年5月,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新门诊大楼落成开诊暨全身CT机开机典礼。

  “CT的引入,对外科手术而言,是划时代的发展。”通过CT机的检查,能够迅速确定患者体内病灶的具置、大小及形态,就好比外科医生突然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1999年1月18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1690万元,建筑面积12050平方米的10层新住院大楼落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随着新大楼的使用,医院的大外科也终于分设成了四个外科病区,分别是肿瘤病区、泌尿病区、普外病区和脑、骨科病区。2001年7月,脑外科单独成科(现为神经外科),范曙强担任科室主任。

  2004年5月,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场磁共振(MR)机房投入使用。同时,脑外科也增加了气钻、颅内压监测、双机电凝等一系列现代化设备。随着医生技术的积累和进步,一台普通的脑外科手术时长缩短至3小时左右,年手术量也增加到了100多台。

  2010年11月16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至校场东路1918号,新院区正式开诊。搬迁之际,医院引进的嘉兴市首家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亦投入使用。

  脑外科也随之搬迁至新院区的住院部8楼,设置50张床位,并设立了嘉兴县级医院中唯一的N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另外,医院还添置了手术显微镜,手术开始从开放型向微创型转变、发展。

  “以颅内血肿清除术为例,刚开始的开颅手术口子大概有五六公分,2010年使用手术显微镜之后,口子缩小到两三公分,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也能够大大减少住院费用。”范曙强说。

  2019年5月,市第一人民医院由浙江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设施资源下沉。“我第一次来桐乡是2019年6月1日。”此后,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飚每周二、三都会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桐乡百姓看诊、手术。

  近两年来,除了扎进临床一线,查房、坐诊、手术,朱飚也将微创(锁孔)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带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并大力推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单单是医生下沉,更应该把好的诊疗技术留下。”朱飚说。

  如今,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以显微镜下及神经内镜下微创微侵袭性手术技术跻身嘉兴地区专业前列,具备了开展颅脑损伤、中风、脑出血、脑肿瘤、脑积水等几乎涵盖所有脑外科手术的条件和能力。

  2021年,市第一人民医院投入200万元,引进手术机器人,在浙江省开展了首例精准颅内出血穿刺手术,通过其精准定位,可以将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范围精确至1毫米以内。

  从曾经的电钻、线锯,到如今的手术显微镜、手术机器人;从人工钻孔检查确认,到如今的磁共振、CT、DSA等各类数字化仪器……从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以来,脑外科历经了快速的提升的30年。

  时间是最伟大的创造者。30年间,我市的心血管科、肾脏病科、感染病科等不少医学专科,都如脑外科一般,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追随到引领的过程,而今已然欣欣向荣。

  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想更坚实地保障基层居民身体健康,不能只在关键时刻求援于“医疗游击队”,而是要坚持“因需制宜”,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常备军”。

  三十年间,我市逐步调整了乡镇医疗机构的设置,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先后撤并20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融合,并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同时,我市还结合地域和群众的就医习惯,组建了以市一院、市二院和市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三大医疗集团,为群众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康复,连续、协同、优质的医疗资源,进一步平衡城乡医疗资源和技术。

  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来说,三十年间的变化可谓显著。省级医疗资源下沉桐乡、市级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这三十年,是桐乡百姓从“就医难、看病贵”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发展的变迁史。

  “尤其对不方便出门的农村老年群体而言,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改变。”市中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万小敏介绍,以最常见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为例,很多深居乡下的老人都只能保守治疗,常常要卧床1-2个月。但长期卧床不仅易造成褥疮,还可能引发各类并发症,危害其身体健康。

  “如今,我们下沉至各镇(街道)的基层医疗单位,可以为腰胸椎骨折的患者行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还可以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人开展微创内固定治疗,一般患者在术后次日就可以下地,而且不用跑来主城区,更不用去上海、杭州,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万小敏说。

  医保政策的完善、看病报销比例的提升,以及“爱心医院”在全市公立医院的普及,让桐乡人民,尤其是居住在农村的百姓,不再畏惧看病就医,结束了以往“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的困境。

  “近年来,我市积极地推进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把防慢病、‘治未病’作为健康管理的重点。”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目前,全市的结直肠癌筛查正在进行中。从2020年起,桐乡就将重点人群结直肠筛查工作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2020-2022年我市累计筛查50-74周岁目标人群近10万人,为8000多名初筛阳性患者提供结直肠镜检查服务,提前发现结直肠癌60人。

  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王定良表示,结直肠癌是近年新发人数增长最快的高发癌症,但通过早筛“排雷”,可以尽早发现癌前病变、肠道息肉等,避免逐步发展成为肠癌。同时,也能帮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基础免疫免费接种,开展妇女“两癌”以及直肠癌、前列腺癌免费筛查,免费实施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及新生儿疾病疾病筛查,重点人群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新的医院院区也在不断改扩建中……一项项关乎健康的民生实事工程稳步推进,织密织牢我市的公共卫生防护网。

  这三十年,是桐乡卫生健康事业突飞猛进的三十年,也是桐乡百姓健康获得感慢慢地加强的三十年。

  三十年岁月飞渡,在1万多个日日夜夜里,还有许许多多人为健康事业而奔走奋斗,守护着市井街巷的人间烟火,也见证着平凡生活的点滴美好。

wow.js